←上一修订 | 2021年12月21日 (二) 04:01的版本 | ||
第43行: | 第43行: | ||
==歷史==
|
==歷史==
|
||
約莫百餘年前,Syat Sita帶領族人從發海地走到松麓,再分批從南投北港溪上游北上,抵達今新北市三峽五寮與[[大豹溪]]流域一帶之後,創建以大豹部落為政治經濟中心的大豹共同體。以成福 (Ngasal Yaya)到新店屈尺一帶與清為界。1870年,清政府在三角湧界線旁設立隘丁十名戍守邊疆。<ref>傅琪貽(藤井志津枝),2019,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系列-大豹社事件,原住民委員會出版</ref>
|
約莫百餘年前,Syat Sita帶領族人從發海地走到松麓,再分批從南投北港溪上游北上,抵達今新北市三峽五寮與[[大豹溪]]流域一帶之後,創建以大豹部落為政治經濟中心的大豹共同體。以成福 (Ngasal Yaya)到新店屈尺一帶與[[清朝|清]]為界。1870年,清政府在三角湧界線旁設立隘丁十名戍守邊疆。<ref>傅琪貽(藤井志津枝),2019,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系列-大豹社事件,原住民委員會出版</ref>
|
||
1862年,瓦旦‧燮促生在三峽鎮大豹社。成年後公推為大豹社頭目,及大豹共同體總頭目。
|
1862年,瓦旦‧燮促生在三峽鎮大豹社。成年後公推為大豹社頭目,及大豹共同體總頭目。
|
もっと詳し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