もっと詳しく

←上一修订 2021年12月29日 (三) 09:23的版本
第1行: 第1行:
”’匯率戰有時又稱货币战争”’和”’竞争性[[貨幣貶值|贬值]]”’,是指各國競相通過貨幣匯率下跌來尋求对其他国家的贸易优势[[汇率|的汇率]]它们的[[通貨|货币]]下跌相对于其他货币。因為随着一国货币的汇率下降,該國的出口價格在其他国家变得更具竞争力,而該國從其他國家进口的貨物價格則越来越昂贵。有人認為這有利于国内产业以及就业,从而推动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增长。然而這就意味著进口商品的涨价以及出国旅行的费用增加,这会损害一國公民的[[購買力|购买力]]而当所有国家都采取类似的策略时,就会导致[[国际贸易]]普遍下滑,使得所有国家都蒙受損失。
”’匯率戰”’有時又稱”’货币战争”’和”’竞争性[[貨幣貶值]]”’,是指各國競相通過各自的[[貨幣]][[匯率]]下跌來尋求对其他国家的贸易优势。因為随着一国货币的汇率下降,該國的出口價格實際上是有所下降,這樣的話商品價格在其他国家变得更具竞争力,而該國從其他國家进口的貨物價格則越来越昂贵。有人認為這有利于国内产业以及就业,从而推动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增长。然而這就意味著进口商品的涨价以及出国旅行的费用增加,这会损害一國公民的[[購買力]]。它还會增加[[通货膨胀|通胀压力]]。如果债务以外币计价,貨幣贬值会使該國所要償還的国际债务的利息實質上增加,并可能使外国投资者望而却步。而当所有国家都采取类似的策略时,就会导致[[国际贸易]]下滑,使得所有国家都蒙受損失。<ref>{{Harvnb|Cooper|1971}}</ref><ref>{{Harvnb|Kirshner|2002}}</ref>
==参考文献==
{{reflist}}
自 2010 年以来可能进行竞争性贬值的国家使用了多种政策工具,包括政府直接干预、实施[[資本管制|资本管制]]和间接[[量化寬鬆|量化宽松]]。虽然许多国家经历了不受欢迎的汇率上涨压力并参与了持续的争论,但 2010-11 年事件中最引人注目的方面是美国和中国之间关于[[人民币]]估值的言辞冲突。 2013 年 1 月,日本宣布的预期其货币贬值的措施引发了对可能爆发第二次 21 世纪货币战争的担忧,这一次紧张局势的主要来源不是中国对美国,而是日本对欧元区。[[七大工業國組織|到 2 月下旬,在 G7]]和[[二十國集團|G20]]发表声明承诺避免竞争性贬值之后,对新一轮货币战争爆发的担忧基本得到缓解。 [[欧洲中央银行|2015年1月欧洲央行]]推出新的[[量化寬鬆|量化宽松]]计划后,货币战争的讨论再次激化。
贬值及其不利后果在历史上很少成为首选策略。经济学家理查德·N·库珀(Richard N. Cooper) 在 1971 年写道,大幅贬值是政府可以采取的最具“创伤性”的政策之一——它几乎总是导致愤怒的呼喊和要求更换政府的呼声。 <ref>{{Harvnb|Cooper|1971}}</ref>贬值会导致公民[[生活水平|的生活水平]]下降,因为他们购买进口商品和出国旅行时的[[購買力|购买力都会下降。]]它还可以增加[[通货膨胀|通胀压力]]。如果这些债务以外币计价,贬值会使支付国际债务的利息更加昂贵,并可能使外国投资者望而却步。至少在 21 世纪之前,强势货币通常被视为声望的标志,而贬值则与软弱的政府有关。 <ref>{{Harvnb|Kirshner|2002}}</ref>
<nowiki>
[[Category:贸易战]]
[[Category:贸易战]]
[[Category:金屬主義]]
[[Category:金屬主義]]
[[Category:国际贸易史]]
[[Category:国际贸易史]]
[[Category:含有內容需登入查看的頁面]]</nowiki>
[[Category:含有內容需登入查看的頁面]]